中药通草是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茎髓。中医认为通草是清热利水,通乳的功效与作用。常见如通草鲫鱼汤、通草猪蹄汤等
别名:寇脱,葱草,方通草,通脱木,白通草,大通草,大叶五加皮。
来源产地
通草始载于《本草拾遗》,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茎髓。分布于福建、台湾、广西、湖南、湖北、云南等地。
采收炮制
秋季采收,割取地上茎截成段,趁鲜取出髓部,理直晒干。将茎髓加工制成方形薄片,称为“方通草“,加工时修下来的边条称为”丝通草“。
性状性味
商品因加工方法不同分有:通草棍、通丝、通方等规格。以条粗、色洁白者为佳。
性微寒。归肺、胃、膀胱经。
功效
清热利水,通乳。用于湿温尿赤,淋病涩痛,水肿尿少,乳汁不下。
临床应用
1.膀胱湿热,小便淋沥涩痛
通草昧淡性寒。气味俱薄,淡渗清降,引热下行,从小便而出,治淋证之小便不利、淋漓涩痛,配伍不通、青皮、赤芍、连翘等应用,方如《医学六要》通草汤。又可与冬葵子、滑石、石韦同用,如《普济方》通草饮子。
2.水肿尿少,温病初起
本品淡渗利水而消肿,用于水湿停蓄之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可配伍猪苓、泽泻、不通等药;又可与猪苓、地龙、麝香为末,米汤送服,如《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通草散;本品性寒而质轻,又能清热利湿,解除湿邪在表,如《温病条辨》三仁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