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
性味:微寒,甘、酸。
来源:为豆科豇豆属植物赤小豆的种子。
别名:小豆、赤豆、红豆、红小豆、猪肝赤、杜赤豆。
植物形态
一年生半攀援草本。茎长可达1.8米,密被倒毛。3出复叶,叶柄长8~16厘米;托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小叶3枚,披针形、矩圆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6~10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三角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具3浅裂,两面均无毛,仅叶脉上有疏毛,纸质,脉3出,具柄。
总状花序腋生,小花多枚,小花柄极短;小苞2枚,披针状线形,长约5毫米,具毛;花萼短钟状,萼齿5个;花冠蝶形,*色,旗瓣肾形,顶面中央微凹,基部心形,翼瓣斜卵形,基部具渐狭的爪,龙骨瓣狭长,有角状突起;雄蕊10个,两体,花药小;子房上位,密被短硬毛,花柱线形。
荚果线状扁圆柱形;种子6~10枚,暗紫色,长圆形,两端圆,有直而凹陷的种脐。花期5~8月,果期8~9月。
生长特性
栽培或野生。分布于广东、广西、江西及上海郊区等地。
采集
8~9月荚果成熟而未开裂时拔取全株,晒干并打下种子,再晒干。
药材性状
干燥种子略呈圆柱形而稍扁,长5~7毫米,直径约3毫米,种皮赤褐色或紫褐色,平滑,微有光泽,种脐线形,白色,约为全长的2/3,中间凹陷成一纵沟,偏向一端,背面有一条不明显的棱脊。质坚硬,不易破碎,除去种皮,可见两瓣乳白色于仁。气微,嚼之有豆腥味。
药理作用
本品煎剂对金*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所含蛋白酶抑制剂能抑制胰蛋白霉和人体精子顶体酶的活性。
功效爆满赤红的红豆
利水、消肿、退*、清热、解*、消痈,主治水肿、脚气、*疸、淋病、便血、肿*疮疡、癣疹。
用法及用量
内服:煎汤,10~30克;入散剂。外用:生研调敷;煎水洗。
注意事项
阴虚津伤者慎用,过剂可渗利伤津。
方剂选用
①治伤寒淤热在里,身必*:麻*(去节)克,连轺克,赤小豆1千克,杏仁(去皮、尖)40个,大枣(擘)12枚,生梓白皮(切)1千克,生姜(切)克,甘草(炙)克,取水10升,先煮麻*,沸两次后去掉上面的沫,放入其他药,煮取3升,去滓,温时分三次服,半日服尽。
②治男子女人热淋、血淋:赤小豆克,慢火炒熟,研为末;煨葱(细锉)一茎,暖酒,每次调服5克。
③治小儿重舌:赤小豆末,醋和涂舌上。
④治肠痔大便常血:赤小豆1千克,苦酒5升,煮豆熟,出干,复纳酒中,候酒尽止,末。酒服5毫升,日服三次。
冬瓜皮
风干后的冬瓜皮无水性味:微寒,甘。
来源:为葫芦科冬瓜属植物冬瓜的外层果皮。
别名:白瓜皮、白东瓜皮。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蔓生或架生,全株被有*褐色硬毛、长柔毛。茎有棱沟,长约6米。
单叶互生;叶柄粗壮,长5~20厘米;叶片肾状近圆形,宽15~30厘米,5~7浅裂或有时中裂,裂片宽卵形,先端急尖、边缘有小齿,基部深心形,叶脉网状。卷须生于叶腋,2~3歧。
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单生于叶腋;花萼管状,裂片三角卵形,边缘有锯齿,反折;花冠*色,5裂至基部,外展;雄花有雄蕊3,花丝分生,花药卵形;雌花子房长圆筒形,柱头3,扭曲。瓠瓜大,肉质,长圆柱状或近球形,表面有硬毛和蜡质白粉。种子多数,卵形,白色或淡*色,压扁。花期5~6月,果期6~8月。
生长特性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采集
食用冬瓜时,收集削下的外果皮,晒干。
药材性状
果皮为不规则的碎片,常向内卷曲,大小不一。外表面灰绿色或*白色,被有白霜,有的较光滑不被白霜;内表面较粗糙,有的可见筋脉状维管束。体轻,质脆。无臭,味淡。
药理作用
非肾性水肿恢复期患者内服冬瓜皮煎剂毫升,并饮水1升,在服药后2小时内排出尿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2~4小时之间,则较对照组减少。
功效
清热利水、消肿,主治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疮肿。
用法及用量
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煎水洗。
注意事项
因营养不良而致之虚肿慎用。
附注
冬瓜、冬瓜子、冬瓜叶、冬瓜藤、冬瓜瓤亦供药用。冬瓜有利尿、清热、化痰、生津、解*的功效,主治水肿胀满、淋证、脚气、暑热烦闷、消渴,并解丹石*、鱼*、酒*。
冬瓜子有清肺化痰、消痈排脓、利湿的功效,主治痰热咳嗽、带下、水肿、淋证。冬瓜叶有清热、利湿、解*的功效,主治消渴、暑湿泻痢、疟疾。
方剂选用瓜皮用时必须按照剂量称重
①治水肿:冬瓜皮30克,五加皮9克,姜皮12克,水煎服。
②治体虚水肿:冬瓜皮30克,杜赤豆60克,红糖适量,煮烂,食豆服汤。
③治咳嗽:冬瓜皮(经霜者)25克,蜂蜜少许,水煎服。
④治夏日暑热口渴、小便短赤:冬瓜皮、西瓜皮各等量,煎水代茶饮。
⑤治消渴不止、小便多:冬瓜皮、麦冬各30~60克,*连l0克,水煎服,每日2~3次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