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第三周是全民营养周
今年的主题是“会烹会选会看标签”
学会看懂营养标签
做到按需备餐、营养配餐
科普君认为
这是每一个人的必修课
那么,我们该如何阅读食品标签
进行合理的膳食规划呢?
配料排名越前,含量越多
我们国家有规定,所有的预包装食品,必须要在外包装上印上营养标签,包含配料表、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等,不然就是违规产品。
关于配料表,知道一个关键点就行了:含量越高的成分,排位越靠前。
所以无论广告说得多么天花乱坠,一看配料表就全懂了。
比如买水果干,如果在配料表里白砂糖位置靠前,或者还有食用盐和油,就不建议给孩子吃,很容易导致一天的糖和钠超标。
另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配料表中的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的目的是为了调色、调香、调味、防腐、保鲜、加工工艺需要。
下面的火腿肠、方便面,就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添加剂。
查看各类用途的食品添加剂
●调色——着色剂、护色剂、漂白剂
●调香——食用香精
●调味——盐、增味剂、甜味剂、酸味剂、咸味剂、鲜味剂
●防腐——防腐剂、抗氧化剂
●保鲜——抗氧化剂
●加工工艺需要——增稠剂、乳化剂等等
●营养强化——营养强化剂
综上,通过配料表能得出的结论就是:材料都是食物的最好,配料表越短越好。
认识营养成分表
营养成分表通常有三项主要内容,从左到右依次为营养成分的名称、营养成分的含量以及营养素参考值(NRV%)。
营养成分表里面必须要标注的内容有:
一需要上榜的营养成分:
中国采取的是“1+4”模式,即能量+四大核心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除了部分豁免食品外,所有的营养成分表上,都必须有这5个成分。
此外,当配料表里有可能含反式脂肪酸的原料(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植物油、植脂末等)时,必须标出。
商家还可选择性地添加一些营养素成分,比如奶制品通常会添加“钙”,粗粮制品经常会添加“纤维素”。
GB-中的基础款营养成分表示例
二5个项目对应的具体数值:
一般是“每g”含有多少,饮料用“每ml”,很多能量比较高的零食会用“每份”或“每包”。
三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NRV%):
国家对每个营养素都有一个普通成人的每日摄入量推荐值,后面的百分数值就代表了你吃下g/ml的这个食物用掉了你今天多少的份额。
学习了以上“基础知识”后
就有助于了解自己
吃进去的热量有多少了
如何知道吃进去的
热量有多少?
按照国标,营养成分表里写的是每ml,或每g,或一份食品里的含量。
净含量
如果是按g或者ml,需要结合“净含量”来看。
比如一瓶饮料净含量是ml,营养表里写的是每ml能量值千焦,那这一整瓶饮料的能量就是×5=千焦。
一份
按照“一份”标注的,“一份”的具体量会写出来。
比如一包速溶咖啡粉15g,那它的营养成分表写的可能是“一份(15g)”里面的成分含量,就可以直接看,不用算。
换算
另外,食品标签的能量单位是千焦(KJ),这是国际通用的热量标注单位,但是我们正常说的卡路里是千卡(Kcal),也叫大卡、卡的都是它,它俩的换算关系是:
1kcal=4.kJ
根据NRV计算每日所需
前面我们说到,NRV%是营养成分表里面必须要标注的内容。NRV是NutrientReferenceValues的简称,翻成中文叫营养素参考值。
营养素参考值,就是指普通人一般情况下每天该吃下多少某种营养素。
每种营养素的NRV数值在国标《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里给出了:
明白了什么是NRV,再加上百分号,写成「NRV%」或者「营养素参考值%」,就是指,这款食品里,某营养素的实际含量占它的NRV的比例。
一般消费者很难从数字表面看出食品中某一个营养素的高低,如下面某坚果营养成分表中的脂肪含量为53.2g/g,这里的“53.2克”是高了还是低了,消费者无法知道,但如果用NRV%来表示,就很好理解。吃克这种食品,大概能满足我一天所需脂肪的89%,其他含脂肪多的食物就要少吃!
NRV%=含量÷NRV×%
上图是某奶制品的营养成分表,我们可以看到,每毫升奶制品,含有的钙含量是毫克,而营养学家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毫克的钙,÷×%=13.75%(约等于成分表上的14%)这就是我们NRV%的含义。
如果整盒奶有毫升,当你喝完它时,你就完成了今日钙摄入任务的34.4%。
对食品有特别需求的朋友,如:想增肌、减肥、控制盐分等,尤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