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加皮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学会看成分表,安全健康少交智商税
TUhjnbcbe - 2021/7/13 0:11:00

后台经常有人问:某某品牌的零食孩子可以吃吗?某类食品营养价值高不高?标着无糖、健康、高蛋白的食品是真的吗?

其实这些问题,看食品背标就能知道~

食品包装和广告是可以不那么严谨、写实的,但配料表、营养成分表必须按国家规范来,能帮你识别很多智商税话术。

营养和健康-成分表

能量、脂肪高不高,蛋白质含量怎么样,这种常规数据大部分人还是会看一下。但是有不少坑,是得掰开了提醒的。

1、成分表单位

后台经常有人问:某某品牌的零食孩子可以吃吗?某类食品营养价值高不高?标着无糖、健康、高蛋白的食品是真的吗?

像这个薯片,你合计薯片热量高,但这个还可以啊还不到!兴冲冲买了大开吃戒……它是40g的热量!按常规的g算就是千焦!

能量(热量)单位也是个小坑,千卡(Kcal)和千焦(KJ)不一样:1千卡约等于4千焦。有的食品会用千卡做单位,看着挺低,一换算是!

2、反式脂肪酸/氢化油、

人造奶油、棕榈油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大家都知道了吧,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如果食品里有是一定要标出的。

尤其要注意的是,有些食品写的是没有反式脂肪,也要注意看看配料表有没有这些:氢化油、人造奶油、植脂末,他们都是反式脂肪高发区。

3、别忘了钠

大家都逐渐意识到盐吃多了不好,其实更核心的是钠,钠超标会引起高血压,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量,成人每天2g。换算成盐,每天5g盐(包括玫瑰盐、海盐),钠就够了,相当于一个小汤匙的量。

但问题是!钠的来源不只是盐,各类调味品都有钠,而且超大量。

还有孩子常吃的苏打饼干、肉脯、椒盐海苔什么的,钠含量非常高,一定要注意。

货真价实—配料表

如果说看营养成分表是判断健不健康,那配料表就是判断“真实”。

广告吹的再好,配料表就原形毕露。比如公认健康的牛排,配料表复杂成这样的,只能叫牛肉制品好吗?

无糖、低糖也是这几年特别流行的噱头,这“麦芽糊精”“三氯蔗糖”是欺负人没文化吗?血糖飙升没商量。

还有最常给孩子们买的奶、奶制品。

看蛋白质含量大家都知道了,超过3g是比较好的,还有一个坑:常温奶放冰柜,伪装低温奶。就比如这个,塑料透明包装、常在冷柜见到,成分表看着也不错:

但是你仔细看看“全脂灭菌乳”,而不是“巴氏杀菌”,执行标准也只有小小的一行GB,也就是常温奶的标准。

再一个是“奶制品”和“牛奶”的区别,做成牛奶包装常见的模样当牛奶卖?配料表立刻揭露,不仅不是纯牛奶,添加剂里还有风险很大的单双甘油脂肪酸:

另一个常见名称“坑”,是巧克力。

记住“巧克力”比“巧克力制品”纯度高,“巧克力制品”又比“代可可脂”好。因为可可脂成本高,价格低的植物油代替就叫“代可可脂”,手动微笑。广告词看着很完美:

全称是这样的:

人家也没骗人,是咱们该涨涨姿势啦!

健康饮食不只是拒绝“垃圾食品”,而是更多的了解食物、营养结构和自己的需求,对家人对宝宝都是一样哦~

THE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会看成分表,安全健康少交智商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