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年中药饮片专项抽检情况
00年,国家药监局组织开展了中药饮片专项抽检。主要针对近年来销量增大的中药饮片中较为突出的掺伪掺杂等问题,以及种植/养殖、加工炮制等不规范而造成的质量问题,开展检验和探索性研究。
00年国家药品抽检共抽检8个中药饮片品种批次。经检验,符合规定批次,不符合规定7批次(见图15)。不符合规定项目主要涉及总灰分(批次)、性状(3批次)、杂质(批次)、鉴别(4批次)和含量测定(1批次)等方面,分别占全部不符合规定项目的6.3%、71.9%、6.3%、1.5%和3.0%(见图16)。
00年中药饮片专项抽检结果示意图
00年中药饮片专项不符合规定项目分布图
00年国家药品抽检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掺伪、正伪品混用问题,如制川乌中混入部分附子;二是有害残留物质超限问题,如部分批次前胡农药残留超限;三是采收与加工炮制不规范,如广藿香未按标准方法采收,部分批次*精加工炮制不规范造成总灰分超标。抽检结果提示,有关企业应规范采收加工及炮制工艺,加强进厂或投料前检验,严格储运条件,控制环境湿度,提高质量意识。
年中药饮片专项抽检情况
年国家药监局组织开展了中药饮片专项抽检。主要针对近年来销量较大、使用范围较广的中药饮片常出现的掺假染色、外源性污染问题,以及因炮制、贮存方法不当等造成的质量问题,开展检验和探索性研究。
年,国家药品抽检共抽检7个中药饮片批次样品。经检验,符合规定1批次,不符合规定11批次(见图16)。不符合规定项目主要涉及性状(7批次)、主成分含量测定(37批次)、醇不溶物(批次)、鉴别(5批次)、浸出物测定(批次)、水分(6批次)等方面,分别占全部不符合规定项目的58.%、9.8%、1.6%、4.0%、1.6%和4.8%(见图17)。
年国家药品抽检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混伪品掺杂、以次充好问题,如半夏为虎掌南星混用或掺伪,用栽培品防风经焦糖染色后充当野生品,血竭中掺入龙血竭等;二是炮制不规范、染色问题,如部分批次半夏未检出炮制的指标成分甘草次酸,部分批次血竭检出人工色素。抽检结果提示,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应规范产地加工,严格遵守炮制规范和贮运条件,加强进厂或投料前检验,积极落实质量主体责任。
年中药饮片专项抽检结果示意图
年中药饮片专项不符合规定项目分布图年中药饮片专项抽检情况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展了中药饮片专项抽检。主要针对近年来销量增加较快的中药配方颗粒及中药饮片中较为突出的掺伪掺杂、染色增重等问题,以及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贮藏、炮制等不规范而造成的质量问题,开展检验和探索性研究。
年,国家药品抽检共抽检7组(14个)中药饮片品种(含个中药配方颗粒)84批次样品。经法定标准检验符合规定批次,不符合规定78批次(见图14)。不符合规定项目主要涉及性状(76批次)、鉴别(59批次)、二氧化硫残留(6批次)、*曲霉*素(60批次)、水分(9批次)、杂质(4批次)、浸出物(7批次)、特征图谱(3批次)、挥发油(3批次)、主成分(6批次)、灰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37批次)等方面(见图15)。
年国家药品抽检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混伪品代用、掺杂问题,比如肉苁蓉为沙苁蓉混淆或掺伪,独活由欧当归冒充,五加皮存在香加皮、穗序鹅掌柴等混伪品等;二是含量指标未达标,如部分批次羌活中的挥发油以及羌活醇和异欧前胡素总量,部分批次地*中梓醇和毛蕊花糖苷含量测定不符合规定;三是有害残留物质超标问题,如部分批次白芷、山药、独活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部分批次槟榔中*曲霉*素超标;四是配方颗粒的问题,指纹图谱相似度研究发现各生产企业的大*配方颗粒有效成分含量存在差异。抽检结果提示,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应进一步树立诚信经营理念,提高原料药材采购验收水平,完善包装、贮存环节管理,对掺伪、有害物质残留等问题予以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