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便利店买早餐,货架上左边3.0元的饮料营养成分表中写的是每mL可提供千焦能量,右边售价2.5元的每mL只有千焦。再细看下两款产品的体积、成分差不多哎,居然存在这么大的差价,难道是因为能量多导致的价格贵?
能量差异导致价格差异?食物中只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产品A和产品B提供的这三种产能营养素的含量相差得并不多,但它们的产生的能量总和却差了近乎一倍,这明显可以看出其中一个产品的营养成分表内容与实际有较大出入。
三种营养素各提供多少能量呢?这三种营养素在体内能产生多少能量,要直接就在体内测量是非常困难的。不过,氧化过程也不是非得在体内做。无论体内代谢多么复杂,只要最终的产物一样,那么不管在体内还是体外,这些营养素释放的能量就是一样的。
根据化学实验的结果,这三种营养素在体外充分氧化产生的能量分别是:
1g蛋白质体外氧化=23.64kJ
1g脂肪体外氧化=39.54kJ
1g碳水化合物体外氧化=17.15kJ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进入体内都能被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这和它们在体外氧化的产物一致,它们没问题了。但是,蛋白质在体内不能被完全氧化。除了二氧化碳和水之外,它还会留下尿素、肌酐之类的含氮物质从尿里面排出。这些物质在体外氧化,还可以产生5.44kJ的能量。所以,我们还需要从蛋白质体外氧化产生的能量中减去这些能量。
此外,由于它们三个进入人体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它们的能量分别要按照92%、95%和98%的消化率折算一遍。
那么综合前面的实验结果和修正条件,我们可以得到三种营养素在体内氧化释放的能量了:
1g蛋白质体内氧化产能=(23.64kJ-5.44kJ)×92%=16.74kJ
1g脂肪体内氧化产能=39.54kJ×95%=37.56kJ
1g碳水化合物体内氧化产能=17.15kJ×98%=16.81kJ
A、B产品对应的能量计算那么根据产品A的营养成分表信息,它每ml含有蛋白质1.5g、脂肪3.0g、碳水化合物5.0g,总能量就应该是:(1.5g蛋白质×16.74kJ/g蛋白质)+(3.0g脂肪×37.56kJ/g脂肪)+(5.0g碳水化合物×16.81kJ/g碳水化合物)=.84kJ≈kJ。
根据产品B的营养成分表信息,它每ml含有蛋白质1.2g、脂肪2.0g、碳水化合物5.2g,总能量就应该是:(1.2g蛋白质×16.74kJ/g蛋白质)+(2.0g脂肪×37.56kJ/g脂肪)+(5.2g碳水化合物×16.81kJ/g碳水化合物)=.62kJ≈kJ。
再上此图,方便观看.
可以看到,产品A的能量是虚标的,能量声称值kJ/mL,根据三大产能营养素含量计算得到的理论值为kJ/mL,每ml的含量虚标了78kJ。产品B的营养成分表则是合适的。
总结:能量的简单计算方法前面的计算公式其实蛮复杂的,小数点后面一位两位地乘,谁都心算不下来啊。所以,这个时候,作为一个健康教育小能手,我怎么能不给大家提供一个简便的数字呢!
我们已经知道了,1g蛋白质体内氧化产能16.74kJ,1g脂肪体内氧化产能37.56kJ,1g碳水化合物体内氧化产能16.81kJ。巧合的是,1kcal=4.kJ。所以,这三个数字就会变成这样:
1g蛋白质体内氧化产能4.00千卡
1g脂肪体内氧化产能8.98千卡
1g碳水化合物体内氧化产能4.02千卡
也就是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从重量换算到能量的时候,可以用4kcal/g、9kcal/g、4kcal/g这三个系数。4、9、4,三个都是整数,是不是Soeasy!!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