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加皮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地泡儿儿时的味道
TUhjnbcbe - 2025/3/26 21:52:00
长春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

今天是文旅五峰和您一起的第次旅行

感谢您的陪伴

五峰人习惯于把爆米花叫做“玉米泡儿”,把土薯片叫做“洋芋泡儿”。“泡儿”俩字,上下两张嘴皮那么轻轻一碰一收,把尾字儿化掉,就是一种颇具地域风情的叫法。本地人俗称地梦儿,因其外观和草莓略微相似,又被称为野草莓。味道也跟野草莓有几分神似,甘甜中带点儿果酸味儿,口感丰满而且柔软。

地泡儿生命力极强,即使在荒坡、田坎、石缝中,它也毫不气馁地生长,扎根潮湿向阳的地方长势更加旺相。茎株高约十五厘米,下有茎须小菀,叶子茵茵翠绿,果实樱桃般大小,果肉上点缀着棕红色芝麻状小点点。还有一种植株与草莓相似,果肉呈大红色,书名蛇莓,俗称蛇梦儿。少量食用味道甘美,过量食用则可能造成头晕、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因此,大人们总是叮嘱小孩:蛇梦儿有毒,千万莫乱吃。

阳春三月,一朵朵白色小花在扇形叶丛间悄然绽放,素洁小花秀气而繁密。含蓄内敛的花冠并不引人注目,淡淡幽香弥漫在山谷间,却引来无数蜂群蝶阵。四月春阳暖透,花儿渐渐凋萎。仿佛眨了下眼睛再睁开眼皮时,一颗颗果实已经跃上枝头,就像孕妇般开始显肚。端午前后,地泡儿努力吸收阳光,先青后白,渐次成熟。显出颇有层次感的集体孕育:植株顶端有红有白渐趋成熟,中下部尚在努力开花、挂果,因而它可以牵连不断地鲜香数月。

图丨朋友圈

老家房前屋后都是地泡儿,未成熟时红得像一张绒毡,成熟时白得像一片雪地。躺在青草地上,沐浴和煦阳光,聆听鸟儿和鸣,香味随风飘来,沁人心脾。记得第一次吃地泡儿的情景,母亲在大田里干活,我就在离她不远的田坎上边摘边吃。就近撷取一片阔大的桐麻树叶,卷成锥形筒状,再横着对穿一小截树枝,将叶片给“锁”住,做成简易的“阔叶漏斗”,用它作为地泡儿的盛具。等到母亲坐在田坎边歇息时,从漏斗中抓一大把地泡儿,不由分说塞进她口中。她先大幅度猛嚼几下,连说几声“好吃”,接着反刍似细细咀嚼一番才舍得吞下。

乡村长大的孩子,难得见到柑橘苹果香蕉之类的集市水果,大山却慷慨馈赠给孩子们免费的奇珍异果。那些草呀藤呀树呀,仿佛就是大自然编织的果盘:樱桃、杨桃、端午梦子、树泡儿、猴枣、七月渣、八月拿、冷饭坨(五味子)、羊母奶子、老虎泡子等,四季殷勤地“捧”出来,让孩子们留连其间,尽情品尝。在我印象中,各种各样野果的味道都无法跟地泡儿媲美。地泡儿简直就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馐,如果路边邂逅居然无动于衷,不摘它几大把送进嘴里,无异于暴殄天物。

图丨朋友圈

念书时,每天从家里走到学校要丈量十几里山路。夏天地泡儿成熟时节,放学后就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赶,沿途一边割猪草一边摘地泡儿。等到跨进家门已是掌灯时分。母亲怕饿着孩子们,火塘边早已烤好土豆或者红薯。她不知道的是,地泡儿已经填饱我的肚子。周末再约上几个玩伴,带上草帽去摘地泡儿。大家你追我赶,像野鸭子似地撒向斜坡地带,看谁摘得大摘得多。吃不完的,取下草帽当作箢篼,或者用荷叶兜着颠颠地带回家,与兄弟姐妹一道分享。

家里偶尔吃过的玻璃罐头舍不得扔掉空瓶,小伙伴们结伴上山放牛放羊,出发前便随身携带一个。把牛绳羊绳系在树桩上,便转身去摘地泡儿。牛羊追逐偏远的地方,那儿有处女般的青草,地泡儿必然丰盛,不但可以放开肚皮饱餐一顿,装上满满一瓶,闻着它的清香就是一种享受。带回家的地泡儿,先用清水洗去蒙尘,撒上些许白糖腌制片刻,用青花瓷碗盛装着,一马平川地坐着,大把大把地抓起来直接往嘴里送。贪婪的我们总以为一粒一粒的吃法太过文雅,如此这般地海吃胡吃才过瘾。母亲见我们吃得胃里冒出酸水,便将剩下的地泡儿揉碎,掺上玉米面拌和均匀,蒸成地泡儿粑粑。吃起来格外酸甜爽口,还带着一缕奇特的香味儿。这种吃法成为珍贵的记忆。

童年时总爱把地泡儿当作最珍贵的礼物,送给亲戚和要好伙伴分享。有一次,我把地泡儿捧给一位山外进来的朋友品尝。起初他不敢吃,挑一颗放在鼻子底下,秀气地闻一闻,小心翼翼摁到唇齿间,试着嚼一嚼,接着再也忍不住,猛地抓起一把塞进口中,连声夸赞:想不到地泡儿这么好吃,简直不可思议!

地泡儿保质期极短,通风条件下勉强存放一天半时间,也就很少见诸水果摊点。现在有了冰箱冰柜,地泡儿可以冷藏保存。但是过夜之后的地泡儿,味道就会大打折扣,失去很多鲜美的活性。地泡儿纯天然生长,作为一种娇贵的丛林野果,不是谁想吃就能吃得到的。此味只应山野有,都市哪得几回闻?

来源: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局出品

1
查看完整版本: 地泡儿儿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