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加皮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运用经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干货
TUhjnbcbe - 2024/2/25 9:41:00
北京中科白颠疯 http://www.zlniupixuan120.net/

顽固性心力衰竭,又被称为难治性心力衰竭,是对抗临床危急重症的一场硬仗。即使在休息或轻微活动中,患者仍感受到症状如影随形,犹如顽固的敌人,难以被击败。心功能处于Ⅲ-Ⅳ级的患者,他们面临的不仅仅是生理健康的挑战,更是生命能否继续的严峻考验。对于这一难题,经方的运用在临床治疗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这些古老的方剂,如同神奇的武器,帮助医生们化解这一心脏病领域的顽固难题。通过精心挑选的组方和精准的剂量,经方治疗不仅疗效显著,而且相较于其他治疗方法更具优势。以下就是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患有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他的心脏功能已经严重下降,即使在休息时也感到呼吸困难,生活质量极度下降。在接受了规范的西医治疗后,他的病情并未得到缓解。然而,经过运用经方治疗,仅仅在几个疗程后,他的症状就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他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然而,尽管经方治疗在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表现出色,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完全替代其他治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任何治疗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经方治疗也不例外。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临床难题。

1己椒苈*丸案

张某某,女,56岁。反复水肿、气短5年,加重3月。患者风湿性心脏病病史43年,房颤病史30年,年行二尖瓣置换术,年行三尖瓣置换术。5年前出现反复双下肢水肿,活动后胸闷、气短,症状逐年加重,3月前无明显诱因水肿再次突然加重,延及全身,喘息气促,夜间不能平卧。胸片示:普大型心,符合风心病改变,双肺纹理重,双侧胸腔积液。超声心动图示:符合风心病联合瓣膜病换瓣术后,全心扩大,以左房大最显著(89cm),肺动脉高压。诊断:①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②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三尖瓣置换术后③永久性心房颤动入院后西药予以强心、利尿、抗凝等,中药予以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之剂,治疗约2周效果不明显。

年3月25日查房,症见:喘憋,难以平卧,全身重度水肿,按之凹陷不起,腹胀如鼓,乏力,纳差,手足凉,无汗,口干,双膝关节肿痛,触之微热,小便每日约-ml(使用大量利尿剂后),大便成形,颈静脉怒张,肝脾肿大,舌质红,苔*腻,脉沉迟。辨证为饮停化热,阳气亏虚。治以攻逐水饮,兼温阳益气。

方用己椒苈*丸加减。葶苈子30g川椒15g防己15g大*10g淡附片15g茯苓30g白术15g白芍15g干姜15g*芪30g大枣10g香加皮3g益母草60g水煎服,七剂。二诊患者喘憋减轻,平卧时间延长,尿量增加至每日ml,水肿明显减轻,腹胀减轻,大便每日1-2次,成形,仍以原方巩固7剂后喘憋明显减轻,夜间基本可平卧,体重由入院时54公斤降至46公斤,仅双下肢轻度水肿,病情平稳出院。

按:《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讲“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丸主之”。论述了饮邪留于肠间,治以己椒苈*丸。此方以攻逐水饮为主,适用于饮邪内盛,而正气尚存的患者。本例病人症见全身重度水肿,按之凹陷不起,腹胀如鼓,喘息不止,说明水饮之邪泛滥,上凌心肺,下走肠间,旁溢肌表;双膝关节肿痛,触之微热,舌质红,苔*腻,为饮停化热,水热互结为痹之表征;饮邪内停,阻碍血行,故见颈静脉怒张、肝脾肿大等瘀血内停之象。水饮瘀血停聚,日久导致阳气虚损,故见手足凉,脉沉迟。审其证当属饮邪内停,有化热之势,兼有阳气亏虚。治以攻逐水饮,导邪外出为主,同时兼以温阳益气,活血化瘀。

方中防己味苦大寒,擅除下焦湿热痹,通利小便,川椒辛热,温中散寒,除寒湿痹,一寒一热,辛开苦泄,是仲景通闭破结之大法。葶苈子泻水平喘,大*攻坚决壅,此二药性寒,泻肺利大肠,一上一下,逐水邪从大便而去。附子、干姜温肾助阳,以散水寒。*芪、白术、茯苓、大枣益气补中,以运水湿。香加皮强心通痹,益母草活血利水。白芍敛阴和营,既防利水伤阴之弊,又可制附、姜、椒温燥之性。全方寒温并用,攻补兼施,但以祛邪为主,使水邪自二便分消,则阳气渐复,脾气转输,津液上承,故方后云服后“口中有津液”,是深得仲景心法也。

2四逆汤案

朱某某,男,86岁。反复咳嗽、咳痰、喘憋20余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2年余。患者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0余年,高血压、冠心病病史30余年。2周前因受凉后再次出现咳嗽、咳白痰,量多,喘息胸闷,端坐呼吸,四肢水肿。胸片示:双肺炎性改变,心外形大,主动脉结钙化,左胸膜病变可能。超声心动图:双房明显扩大,右室扩大,三尖瓣返流(重度),肺动脉高压(中度),二尖瓣返流(中度),心包积液(微量)。诊断:①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③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⑤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入院后西医治疗给予抗感染、强心、利尿、解痉平喘、化痰等,中药先予以真武汤合三子养亲汤合生脉饮加减,后又以定喘汤加减治疗20余天,患者气喘症状未减,并逐渐出现嗜睡等神志改变,血气分析:PH7.35,PCO.5mmHg,PO.7mmHg。

于年4月17日查房,症见:精神萎靡,神志恍惚,时有谵语,倦卧思睡,喘息气促,难以平卧,夜间需坐起7-8次,时有咳嗽,咯白粘痰,手足厥冷,尿少,每日尿量仅-ml,四肢水肿,纳差,腹满,大便干结量少,三四日未行,舌质淡胖,苔薄白,脉虚大滑数,叁伍不调。辨证为真阳衰微,阳虚欲脱,兼积滞内停。治以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兼以攻下积滞。

方用四逆汤加味。黑附子20g(先煎50分钟)干姜6g炙甘草6g红参10g(单煎兑入)益母草60g生*芪30g山萸肉30g香加皮3g潼、白蒺藜各15g大*15g(后下)6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精神好转,反应、对答均较前敏捷,喘憋减轻,夜间坐起3-4次,尿量增加至ml左右,水肿减轻,利尿剂已经改为口服,大便软,每日一行。处方如下:黑附子30g(先煎50分钟)干姜10g炙甘草8g红参10g(单煎兑入)益母草30g生*芪50g山萸肉30g香加皮3g潼、白蒺藜各15g,大*15g(后下),石菖蒲30g全瓜蒌30g泽兰15g泽泻15g10剂,水煎服。

三诊精神进一步好转,可下地行走米以上,喘憋不明显,夜间基本可平卧,四肢水肿减轻,体重下降6公斤,大便每日一行,诉皮肤搔痒,舌淡,苔转*腻,脉沉弦滑,叁伍不调。上方干姜减为8g,去泽兰、泽泻,加生、熟地各30g,赤芍30g,防风10g,阿胶10g(烊化),带方出院继续调养。

按:本例病人患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多种基础疾病,此次因感染诱发心衰加重,并发2型呼吸衰竭,出现神志改变,病情危重。《伤寒论》云:“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少阴属心肾两脏,心肾阳虚,阴寒内盛,神失所养,则现神志恍惚,倦卧思睡。此时阳虚欲脱,神明无主,急当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但患者同时又见腹满便干,时有谵语,脉虚大滑数,提示阳气虚衰与积滞不化之腑实并存,更加重了本病的凶险和复杂性。治当回阳救逆与攻下里实并用,使扶正而不恋邪,祛邪而不伤正。

方中附子、干姜大辛大热,回阳救逆,红参、山萸肉益气固脱,且重用山萸肉可“收敛气之耗散”,生*芪、炙甘草温养阳气,益母草、香加皮活血利水,潼、白蒺藜补肾疏肝利水,大*泻下腑实。全方补中有泻,以泻助补,调畅气机,出入升降恢复,则生机再现。二诊病人神志改善,精神好转,尿量增加,大便通畅,未致滑泻,说明药证相符,阳气渐复,在原方基础上加石菖蒲、全瓜蒌化痰开窍醒神,益母草、泽兰、泽泻加强活血利水;三诊病人症状进一步好转,但阴伤血燥表现突出,故减干姜用量,去泽兰、泽泻渗利之品,加阿胶、生、熟地等以滋阴养血。

3猪苓汤案

赵某某,女,52岁。反复胸闷、心悸、水肿20余年,加重1周。患者年开始出现胸闷、心悸、气短,在外院确诊为“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症状逐年加重,反复出现胸闷、心悸、胸痛,活动耐量减低,双下肢水肿,多次住院治疗,经利尿及对症处理后症状可暂时缓解。1周前再次出现喘憋加重,不能平卧,全身高度水肿。超声心动图示:符合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双房扩大,主动脉硬化并升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瓣硬化并关闭不全(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中度),肺动脉高压(中度)。诊断:①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②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入院后静脉给予大剂量利尿剂,中药曾先后使用真武汤、葶苈大枣泻肺汤、五苓散、防己茯苓汤等近30余剂,症状无改善,主管医师考虑行血液超滤以减轻水肿,患者拒绝,于年4月1日查房。

症见:全身高度水肿,双下肢肿胀如象腿,颜色紫黑发亮,水珠不断从皮肤渗出,沾湿衣被,喘促,难以平卧,腹胀,畏寒,四肢凉,咳嗽,痰*难咳,极度口干,阵发胸痛,舌质紫红,苔少有裂纹,脉沉细微。辨证为阴虚水停,兼有阳虚瘀阻。治以滋阴利水,温阳活血。方用猪苓汤加味。猪苓30g茯苓30g阿胶15g(烊化)滑石60g泽兰30g泽泻30g炙甘草10g淡附片15g干姜10g生地60g川椒15g,水煎服7剂。

二诊诉服上方当日尿量即达到ml,后每日尿量维持在ml左右,其间利尿剂的种类及剂量不变,水肿明显减轻,体重下降约6公斤,四肢转温,喘憋减轻,仍口干,舌质紫暗,根*腻,脉沉细。上方去炙甘草、干姜、川椒,淡附片减至10g,加益母草60g香加皮3g马鞭草60g生*芪30g山萸肉30g,水煎服7剂。

三诊诉仍喘憋,不能平卧,双下肢水肿减轻,肤色紫黑,体重维持在80-82公斤,尿量每日大于ml,手变温,足仍凉,大便每日一行,舌质紫暗,苔薄*腻,有裂纹,脉沉细虚数,但较前有力。处方如下:黑附片20g干姜12g炙甘草8g红参12g大*15g生内金15g白茅根80g炮甲片10g,水煎服7剂。

四诊喘憋明显减轻,夜间平卧时间延长,尿量每日1-ml,体重维持在82公斤,口干,双下肢水肿减轻,大便每日4-5次,成形,舌质紫暗,苔*腻,有裂纹,脉沉细虚数。处方如下:丹参30g麦冬15g五味子8g西洋参10g大*15g牵牛子8g白茅根60g炮甲10g茯苓30g磁石30g(先煎),水煎服7剂。巩固一周,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可在床边活动,出院回家调养。

按:本例病人的症候特点是除了有水肿、喘促、小便不利等饮邪内停的表现外,又兼见极度口干,痰*难咳,舌红少苔有裂纹等阴伤之象。《金匮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脉症并治篇》云“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论述阴虚水停当用猪苓汤。脾肾阳虚日久,生化不足,阴液亦亏,加之限制饮水,长期大量使用利尿剂,又导致阴液亏虚。阳虚鼓动无力,血运不畅,阴损津伤,脉道干涩,又可导致瘀血内生,故见双下肢肿胀,颜色紫黑发亮,胸痛等。治当以利水滋阴,兼以温阳活血。方选猪苓汤加味。

方中用滑石、猪苓、茯苓、泽泻等淡渗利水;附子、干姜、川椒温补脾肾,以散水寒;阿胶、生地、泽兰滋阴养血活血,配入温阳利水药中又可防温燥淡渗之品重伤阴液。《医学衷中参西录》有单用阿胶或熟地或白芍治疗高度水肿案,尤其是阴虚不能生成尿液之水肿,推测滋阴利水与现代医学提高胶体渗透压以利尿的作用机制相似。二诊病人尿量大增,喘憋、水肿减轻,手足转温,说明阳气渐复,上方去干姜、川椒,并减附子用量,加益母草、香加皮、马鞭草以加强活血利水,加生*芪、山萸肉以益气敛阴。三诊、四诊病人尿量未再进一步增加,又加大*、牵牛子泻下逐水之品,同时合用生脉饮顾护气阴。

体会:顽固性心衰属于中医学“水肿”、“肺胀”、“心悸”等范畴,临床常用温阳利水、益气养阴等治法,多难以取得良效。本病的病机复杂多端,常常是虚实兼见、寒热错杂,因此治疗上强调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病因,患者不同的体质,症候的寒热虚实,病情的缓急以灵活运用经方,从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总结其主要的辨证思路有如下特点:

(1)强调阴阳互根:顽固性心衰多是由心肺慢性疾患迁延日久不愈,累及心脾肾阳气虚损所致。阳虚水停是其基本主导病机。但阳虚日久,生化不足,阴液亦亏,故临床多见阴阳两虚之症。因此应用大剂附子、干姜扶助阳气的同时,多配用白芍、熟地、阿胶等滋阴之品,正如张景岳所云“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2)注重攻补兼施:顽固性心衰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多因虚致实,可兼挟水湿、瘀血、燥屎等实邪,而呈虚实错杂之疑难重症。扶正之时当不忘祛邪,常用滑石、猪苓、茯苓、防己、泽泻等渗利水湿,葶苈子、大*、牵牛子等攻逐水饮,益母草、香加皮、马鞭草等活血祛瘀,大*攻下里实,使邪去正复,生机乃存。尤其以上三个案例均用大*,本大虚之证,用峻药攻下,一旦出现滑泄,可致阴阳两竭。但借鉴仲景在《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篇中大*附子汤,大*、附子同用以温下寒积之先例,所以敢放胆用大*于大队温阳药中,补中有泻,以泻助补,调畅气机,出入升降恢复,则生机再现。

(3)活血与利水并用:顽固性心衰的病人临床常见唇舌紫暗,肝脾肿大,颈静脉怒张等瘀血阻滞的表现,说明瘀血在顽固性心衰的发展过程中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阳虚鼓动无力,血运不畅,或饮邪内停,阻碍血行,或阴损津伤,脉道干涩,均可导致瘀血内生。“血不利则为水”,瘀血又会进一步妨碍水液代谢,导致水湿加重。因此在利水的同时,非常重视活血化瘀,常选用益母草、香加皮、马鞭草、泽兰等活血利水之品,使气血通畅,水饮得消。

仲景所创经方历经几千年临床实践检验,其中寒热并用,虚实兼顾是其精髓所在。在充分汲取前人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认识,运用寒温并用、攻补兼施、气血同调、标本兼顾等方法,调整人体的阴阳、虚实、气血、升降等,以期达到平衡。辩证精确,理法统一,方证切合,方能奏效。

#百万创作者计划#
1
查看完整版本: 运用经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