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加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黄芪桂枝五物汤新效用 [复制链接]

1#

中医古代名著《金匮要略》,像一个宝贝匣子,里面装了许多治病的妙方,*芪桂枝五物汤便是其中之一。

*芪桂枝五物汤由大医张仲景所创,益气温经,和血通痹,是治身体卫外安内功能不足,复又外感风邪而致血痹的常用方。

以肌肤麻木不仁,肢节疼痛,或汗出恶风,脉微为辨证要点。

痹有闭阻不通之意。古医说:痹在骨则增生,在于脉则血凝而痛,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麻木不仁。所以血痹,是邪入血中,痹在筋脉与肉的一种血管性疾病。

治疗需攘外除风,安内补气血,和阴阳。上下肢麻木疼痛,心脑血管病,中风后遗症等见有肢体麻木疼痛,属气虚血滞,微感风邪者,均是其治疗范畴。

*芪桂枝五物汤

方歌:血痺如风体不仁,桂枝三两芍芪均,枣枚十二生姜六,须令阳通效自神。

出处:《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组成:*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方组:*芪45g白芍45g肉桂45g生姜90g(切)干枣12枚(撕)用量仅供参考

用法:上药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功用: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

本方用药再寻常不过,*芪甘温益气,尤能固表气而攘外。

桂枝,既带了肉桂树之火热温里之性,又有枝条之如人四肢及接触天空的通阳发散,能抵挡自然界的风寒。所以常用于四肢肌肤之麻木疼痛的治疗。

与*芪相配,人体既像被打足了气,又浑身暖融融,且血液流通,经脉舒展。能振奋身体的卫外功能,固表而不留邪。

芍药,是能让肝温柔起来的名媛。肝一温柔,不仅血液流通,筋脉也舒展。所以芍药在本方作用非常重要,与桂枝*芪一个用量,与它们共同攘外安内,打通血液痹阻,令表里都得安生。

生姜与大枣,是仲景大师常用的健脾良配,能让人内外皆得安守。且因生姜辛辣,与*芪配,可助桂枝发散风寒。大枣养血益气,可助*芪益气,助芍药养血。

五味相遇,*芪桂枝壮气行阳,芍药和阴,姜枣和荣卫,协手驱风,固了表又散了邪,安了内又不伤正,由此气足血和,风邪被逐。

凡证属气虚血滞,表里阴阳不和者,皆可选用。

本方主要治疗血痹,所谓血痹,相当于现代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关节酸痛症等。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芪桂枝五物汤还可以治疗许多现代病。

颈椎病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是颈部长期劳损等原因引起的一种疾病。病情缠绵,时轻时重,颈部和肩背部的肌肉酸、麻木、疼痛,四肢伸举无力,甚至可产生头痛、视物模糊、瞳孔扩大、心前区疼痛等表现。治疗时可用本方加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姜*等,疗效较好。

肩周炎

肩周炎是肩关节软组织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病变,多发生于50岁左右的人。早期肩关节周围持续酸痛,往往抬举上臂或旋转上臂时即出现刺痛,疼痛可影响上臂活动,抬举、外旋、后伸受限,穿衣梳头都感到困难。治疗时可用本方加羌活、秦艽、防风、威灵仙、姜*等。验诸临床,屡用屡效。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类。原发者多由感受风寒湿邪所致;继发者多由腰、骶椎骨关节病变所引起。临床表现为疼痛。常始于腰椎或臀部,沿股后侧、膝后侧、小腿后外侧辐射至足背。对于原发性患者,可用本方加丹参、当归、川乌、草乌、川牛膝、蜂蜜、炙甘草等,疗效较可靠。

脑血栓

形成本病的主要原因为血管狭窄、血液成分改变以及血流迟缓等,多在夜间或休息时出现半身瘫痪。治疗时,可用本方加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地龙等,疗效较满意。

心绞痛

心绞痛是心肌急剧、暂时性缺血与缺氧所引起,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迫或疼痛,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可用本方加瓜蒌、薤白、红花、三七粉等,疗效甚佳。

临床多有加味经验。

1.冠心病

本病可由心气心血不足,阴寒、痰浊、瘀血等邪气留踞胸中,脉络痹阻而出现胸痛、背痛,或者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等。本方中桂枝温通心阳,*芪补心气,并与桂枝生姜大枣共除阴寒,芍药养血和营,共达开通阳气,除痹阻而止痛之功。

若瘀血之象明显,可与散有形瘀血之桂枝茯苓丸合方。

2.风寒阻络,营卫失和之痹证

身体虚弱,营卫不固,外邪乘虚而入。或居处潮湿,涉水冒寒;或劳累之后,汗出当风,以致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气血痹阻而发。往往表现为关节酸痛或痛剧,畏寒、恶风等。可用*芪桂枝五物汤加防风增其祛风散寒之功而治。

3.气虚血瘀,血脉痹阻之中风后遗症

此症可表现为肢体活动不利与麻木,乏力,言语不清,面色萎*,舌淡,苔薄白,脉细涩。可在本方基础上加川芎,牛膝,天麻。

气虚血瘀之中风后遗症所治,以补阳还五汤为出名。但补阳还五汤重在补气以行血。而*芪桂枝五物汤重在温补温通,养血和血,温阳通脉,加川芎、牛膝可化瘀通络,加天麻平肝熄风祛痰,是为治言语不清。

另外,*芪桂枝五物汤也常被合方运用。

比如上述治冠心病瘀血明显用桂枝茯苓丸合方。

若是下肢麻木疼痛,可用*芪桂枝五物汤加四味健步汤(石斛赤芍怀牛膝丹参各30克。)

若是上肢疼痛麻木,用乌头汤(麻*、芍药、*芪、甘草(炙)各三两,川乌五枚)加*芪桂枝五物汤。

谨守病机

运用自如临床应用*芪桂枝五物汤的范围很广,主要是由于他能依据临证表现,对本方灵活加减。

若治疗上肢痹痛时常加防风、桑枝、羌活,下肢痹痛时常加杜仲、牛膝、木瓜;血虚重者加当归、鸡血藤,气虚重者倍用*芪,加*参;阳虚肢冷者加附子;阴虚潮热者加龟版、知母、生地;筋挛麻痹者加地龙、乌蛇,血痹痛甚者加桃仁、红花、丹参。

对于本方无论怎样加减变通但总不失其立方旨意,若不守病机,随意加减,失去原方的旨意,临床很难奏效。

根植于经方*芪桂枝五物汤两种中成药如下p>1.芪葛颗粒(*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2.补虚通瘀颗粒(*芪桂枝五物汤加丹参、红参、刺五加)

重点说说:补虚通瘀颗粒

主要成分:

红参:归脾、肺经。补元气、回阳救逆、益气摄血

*芪:归肺、脾、肝、肾经。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

刺五加:归脾、肾、心经。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意

赤芍:归肝经。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丹参:归心、心包、肝经。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抗血小板凝聚

桂枝:归心、肺、膀胱经。补元阳、通血脉、暖脾胃

补虚通瘀颗粒适用症:心脑血管疾病、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痉挛,脑梗塞,脑出血,心慌、胸闷气短、乏力,心悸,心绞痛,心力衰竭、房颤、室颤,心律不齐,早搏,眩晕,心肌缺血,气血亏虚、心跳无力,心跳指标不正常,头晕,四肢凉麻,四肢酸痛,跛行,视力低,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全身疲劳,健忘乏力,心情烦躁,眼圈黑,气力不足、精血不旺盛、痛经、三叉神经痛,颈椎病,痛风,脑萎缩等。

高脂血症、降脂、降粘、抗凝、溶栓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记载:“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芪桂枝五物汤主之。”*芪桂枝五物汤方:*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该方证病机为营卫气血不足,风邪袭表,络胁痹阻。作为通阳行痹之方,笔者临床曾用于血痹、中风等疾病的治疗。现分享验案四则,以供参考。

血痹

案一

王某,女,52岁,公务员。年3月12日初诊。主诉:左下肢外侧麻木半年。现病史:左下肢股骨外侧有一如手掌大皮肤部位出现麻木或像风吹样感觉并持续半年,抓之知痛痒,饮食、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弦。

诊断:血痹。

处方:*芪60g,桂枝20g,白芍20g,生姜20g,大枣5枚。

7剂,每日1剂,每剂煎两次,每次煎半小时。

3月31日二诊:前症减。另多梦,上方加柴胡12g,*芩10g,川楝子10g。12剂。

7月2日三诊:左大腿外侧麻木及多梦已愈。近来自感视力疲劳,视物昏花,有时头痛,改用益气聪明汤加减,处方从略。

案二

王某,女,59岁,农民。年7月3日初诊。主诉:右大腿麻木3个月。现病史:3个月前出现右腿膝以上、腹股沟以下麻木,抓之知痛痒,久坐、久站加重,平卧及休息则缓解或消失,或有腰痛,舌质正红,苔薄白,脉沉弦。

诊断:血痹。

处方:*芪60g,桂枝20g,白芍20g,炒杜仲15g,川续断15g,生姜10g,大枣5枚。12剂,每日1剂,每剂煎两次,每次煎半小时。

7月31日二诊:服上方后麻木消失,前几天劳累又轻微麻木,再服上方15剂。

按肢体局部麻木或如微风所吹是谓“血痹”,为*芪桂枝五物汤的主症,其病机为营卫气血不足,风邪袭表,络脉痹阻。《灵枢·邪气脏腑病形》:“阴阳行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仲景遵内经之旨制*芪桂枝五物汤,益气通阳行痹,疗效较好。案一、案二均是下肢局部麻木,属血痹证,故用*芪桂枝五物汤。其中,案二与劳累有关且伴有腰痛,故加杜仲、续断以补肾壮腰。

半身汗出

朱某,女,47岁,家庭主妇。年4月29日初诊。主诉:右半身汗出,右肩疼痛半年。现病史:患者右半身汗出,右肩疼痛,月经尚正常,饮食、二便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弦。

诊断:半身汗出症。

处方:*芪60g,桂枝18g,白芍20g,葛根30g,当归20g,生姜9g,大枣30g。7剂,中药颗粒剂,日1剂,早晚各1次,开水冲服。

5月13日二诊:前症均减,另右肩关节凉,鼻聋。上方加细辛3g,羌活6g,防风10g。10剂。

5月27日三诊:半身汗出、右肩凉痛、鼻聋均大减,继服上方12剂。

12月7日因感冒鼻塞、流清涕、咳嗽前来就诊,询前症均愈。乃治其感冒,处方从略。

按本案半身汗出伴右肩疼痛,故加葛根、羌活、防风、细辛以祛风通经。

中风

曹某,男,70岁,退休工人。年10月20日初诊。主诉:右侧肢体活动不遂半个月。现病史:患者于10月5日因突然右半身不遂,语言謇涩,饮水呛咳,医院,经CT检查,诊为脑干梗死,治疗半月,病情无好转,请余会诊。刻诊:右侧上下肢不能抬举,语言謇涩,饮水呛咳,时口角流涎,插鼻饲管注流质食物,二便正常,舌质淡,苔白滑,脉紧。

诊断:中风(脑干梗死)。

处方:*芪80g,桂枝30g,白芍30g,巴戟天30g,白术15g,制远志10g,石菖蒲15g,炒白芥子12g,制附子3g,半夏15g,茯苓15g,生姜10g,大枣5枚。6剂,每日1剂,每剂煎两次,每次久煎1小时。鼻饲服用。

10月27日二诊:右上下肢较前稍有力,口角流涎少,语言稍利,可食少量煮鸡蛋。继服上方。

上方再服15剂,拔掉鼻饲管,可食半流质,仍时有呛咳,语言缓慢,可下床倚人行走,但右下肢抬不高,右手握力较前好转,后以上方加当归15g、山萸肉12g,服用4个月,除右上肢稍无力外,余症消失。

按本案为中风后遗症。《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中风死候·*芪五物汤》:“*芪五物虚经络,偏废虚风无力瘫,心清语謇因舌软,舌强神浊是火痰,补卫*芪起不用,益营芍桂枣姜煎,左加当归下牛膝,筋瓜骨虎附经添。”后注曰:“不仁不用在右者属气,宜倍加*芪;在左者属血,则加当归。”余每遵其法而用之,疗效尚可。本案所加巴戟天等味是取地*饮子与二陈汤之意化裁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