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加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安竟溜花生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哪家医院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我给大家猜个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请猜这是什么东西?想必大家都会说是花生。

说到花生,偶然刷抖音看到辛苦的农人在沙地刨花生的场景。现在物质极大丰富,很少有人再溜花生了,但那种颗粒归仓的传统尚在。溜花生是我们当地方言,是指在别人收过的土里再找找有没有剩的、遗漏的花生。

金秋十月是丰收的季节,金灿灿的玉米,*澄澄的稻穗,弯下沉甸甸的腰,豆荚肥大而饱满,高粱也羞红了脸,简直就是一片金色的海洋。

记不清是那年的秋假,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和妈妈一起溜花生。那天早早起床,妈妈已经煮好了鸡蛋,拿了几个酥馒头,又用罐头瓶带了些水,催我快些走。我和妈妈一人骑一辆自行车,和许多村里的婶婶一起去溜花生。大家车头上挂着五齿耙耙和碎笼笼,后面夹一个蛇皮袋子。骑行在乡间小路上,阵阵秋风吹拂着脸颊,我哼着故乡的云“天边飘着故乡的云”,心情很惬意,也期待着满载而归。

那时候,物资匮乏,钱也不多,每家的物资大多靠拾,拾花生、玉米、土豆、萝卜、洋葱等,春天还可以摘杨槐花。总之能拾就不花钱买,当然也没多余的钱买。我家住在洛河以北,而花生则适宜在洛河以南的沙地生长。记忆中去洛河以南还要经过一个码头,还有一个黑黑的50多岁慈祥的船家,长相记得不是很清了。

车子蹬地飞快,很快到了花生地。这片花生地是别人家的,人家都出过了,但也许沙地会遗落下一些。征得主家同意,我们可以在这块地里刨。妈妈干活利索,话不多说,十分飞快也挥舞着五齿耙,刨完低下头一看,咦,好大一颗饱满的花生,迅速从土里捡起,撩到小笼笼里,又继续找下一个坑刨。有时候运气不好,主家收的细,刨十几下都没有收获都很正常。

我也学着妈妈的方法,但那时的我根本没耐心,刚刨了几下,没有。就一边哪囔着,“根本没有?能不能换块地”一边像猴子掰包谷,这刨一下、那刨两下,从地头跑到地尾,才刨了可怜的几个花生、连笼底都盖不住。手上磨出泡,还又饥又饿,喝了半瓶水,吃了一个馒头。反而是妈妈,有耐心、有恒心,不知不觉已刨了半笼。

这时,妈妈告诉我:“这些花生在出土时上面都裹着一层厚厚的沙土,必须认认真真地寻找它露出的蛛丝马迹。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它们。”我听了好像明白了妈妈话里的意思,开始认真寻找花生。我又找了一个花生坑刨了起来,蹲下身子耐心地刨了起来。一下、两下、三下……。刨完对挖出来的每一个土块都进行了认认真真地检查,看看这些土块里面有没有花生。对于那些大一点的土块,我就用铲子把它切成两段。忽然,我发现在一个土块的外边露出了一个白白的东西,我急忙把那个土块击碎,哇,土块里竟然裹着一个花生!这颗花生就像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只露出了一点头。我把它拿在手中,轻轻地剥掉它身上的沙土,啊,好饱满的一颗花生呀!它竟然是三粒的,我把它放进了袋子里。又接着往下刨,不一会儿,我又刨出了好几个花生。一会儿功夫,我也刨到了一大把花生。

这时,听到一起来的婶婶说:“这新花生真好吃。”我也尝了一颗,的确,甜丝丝的,很好吃。在我旁边的妈妈也说:“这花生既好吃又有营养,可它却默默地埋在地下,只有等成熟了,人们把它挖出来才知道它的价值。”

时间过得很快。夕阳西下,倦鸟归笼,我也干累了,但还是唱着“日落西山的红霞飞……”,骑上心爱的自行车,后面搭着溜的半蛇皮袋子花生,飞驰在乡间小路上,收获也不算小。

最难忘的是每年腊月里,农人都闲下来,秋天拾的花生也早已晒干,挑出里面坏的,虫咬的,看着颗颗饱满的花生想着自己用耙子一下一下的刨,觉得也值了。妈妈和对门婶婶就开始着手炒花生了,先是在铁锅里放上细沙,不停地烧柴、翻炒,将细沙炒热,然后将花生也放进去。不停地翻炒,不断也搅拌。当然锅底的火也很重要,小了,花生有点生。大了,花生就有点黑,炒过了吃起来就发苦。婶婶小心翼翼地打理着火,一会看看锅里,一会看看炉火,忙得是不亦乐乎,妈好则不厌其烦的翻。看到花生外壳有点微*,撤掉火,用余温再炒10分钟左右,终于花生炒熟了,满院子开始弥漫着花生的香味。其实刚炒出来的花生并不酥,得等晾凉了,才会酥酥脆脆,再用塑料袋一封,等过年时待客用。

沙子炒花生,能完整的保留花生的香味。现在,虽然使用沙子炒花生的人很少,但是,沙子炒花生依旧是记忆中的美味。后来我也曾吃过沙炒的花生,由于原生态的炒法费时费力,现在的花生早就不用以前那种炒法了,炒得干净卫生,但永远不是那时候的味道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三农”工作》一书多次强调“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妈妈也是那一代人,想必有同感,所以常常教育我们每一颗粮食也不浪费,做到颗粒归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