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加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羌活独活皆有治疗风湿的作用,但运用中还 [复制链接]

1#

处方用名)独活一伞形科Umbelliferae

独活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独活,味苦,平。治风寒所击,金创、止痛,奔豚,痫痙女子疝瘕。久服轻身,耐老。一名羌活,一名羌青,一名护羌使者。”《本经》将独活与差活视为同一药物。谢宗万教授指出:“《神农本草经》的羌活,实际是指羌活而言。”古代很多本草文献所载独活,实为现今之羌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独活”项记载了关于羌活的轶事

古书《文系》中记载:唐代刘师贞的哥哥患了风湿病,刘师贞在梦中见有神人对他说:“用胡王使者浸酒服,病便可以痊愈。”刘师贞到处打听访问,寻找胡王使者,可无人知晓“胡王使者”是什么?后来又梦见他的亡母,告诉他:胡王使者就是羌活,于是寻求而用之,他哥哥的病果然痊愈了。

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云:“独活,味苦,甘,平,微温,无*。主治风寒所击,金创止痛,奔豚,痫痙,治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以新者。久服轻身,耐老。一名羌活,一名护羌使者,一名胡王使者,一名独摇草。”把羌活与独活混为一物。而陶氏又云:羌活形细多节,软润,气息极烈,即现今所用羌活无疑。“出益州北部,西川为独活,色微白,形虚大,为用亦相似,而小不如。其一茎直上,不为风摇,故名独活”已明确指出二者在功用上有明显不同,不能视为同物。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仍将独活与羌活并于一项论述、并认为为一物二种也”。李时珍云:“独活、美活乃一类二种,以他地者为独活,西者为羌活……羌活须用紫色有蚕头节者。独活是极大羌活有白如*眼者,寻常者以老宿前胡为独活者。非矣。”李时珍将独活论述得很形象而精当,但所述独活,应是现今所用五加科木属植物土当归的根。四川产区称“九眼独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收载的独活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重齿毛当归的根,为法定独活品种。

传统中医认为:独活,性温,味辛、苦。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解表主治风湿痹痛,尤以下部之痹症为适宜:风寒表证,兼有湿邪者;少阴头通皮肤湿痒等。

基原:系伞形科当归属植物重齿毛当归的根。

别名:独摇草、独活、香独活、山大活、川独活、肉独活等。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苦。归肾,膀胱经。

现代应用

1.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独活辛散苦降,温通湿痹,具有良好的祛风湿,止痹痛作用。凡感受风寒湿邪之风寒湿痹,关节肌肉疼痛,腰背足酸楚等,常配伍当归、白芷、肉桂、牛、木瓜、秦艽等,如(活幼新书》之“独活汤”《世医得效方》之“独活寄生汤”等。

2.祛风、散寒解表。用于风寒挟湿表证。因感冒风寒而挟湿所致之头痛。头痛如裹、昏沉胀重,舌苔白腻等可配羌活、藁本、蔓荆子、防风、桔梗等

3.用于风火牙痛。独活可发散邪火之效,可配伍风火牙痛或眼肿齿痛,可配伍生地*、石膏、升麻、川芎等同用。

4.用于皮肤痒症。独活辛散苦燥,又善于祛风除湿,用于皮肤风瘙痒,可配伍防风、刺蒺藜、地肤子、苦参、蛇床子等。

类药比较

独活、羌活功效相似,均可祛风除湿,散寒通痹,止痛,常相须为用。然羌活性较燥烈,尤善发汗解表,发汗力强,直上巅顶,多用于风寒湿痹,痛在上半身;独活气味略淡,性较缓和,发汗之力不及差活,主入少阴,长于治筋骨之间的风湿,病在里、在下及久病之“伏风”宜之,多用于风寒湿痹在下半身者。若全身皆痛,羌活、独活皆用,相得益彰。

独活、羌活皆止头痛,然羌活善治巅顶至枕,项部为主的太阳头痛;独活善治头痛连及齿之少阴头痛。

羌活、独活在古代是不分的,认为羌活是四川西部羌地出产的独活,在阅读古代本草文献时要注意。两药均有祛风湿、解表和止痛之功,不同点在于发散风寒,治疗风寒感冒,独活不如羌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